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极小种群重点实验室 > 研究成果
left
极小种群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01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自获得批准培育时起至今,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的发展与传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组学分析研究、昆虫传播种子的识别机制、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报春花属植物自然杂交与新品种选育、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种质保藏与繁育回归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两年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在Trendsin Plant ScienceNew PhytologistGiga ScienceBMC Plant Biology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45篇、中文期刊论文6编著《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与保护》、《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树种选择研究》、《靖园林绿化植物推荐名录》、《昆明市五采区生态修复植物推荐名录》等专著4部,翻译《活植物收集》1新申请专利19项,新获得授权专利12登记注册园艺新品种3获得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团队成员参与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等奖1人。此外,形成了2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研究相关科技报告己编辑印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通讯》5获得国家、省级等电视、网页新闻及新媒体相关报道130余次。实验室以高质高量的研究成果,超额完成了项目合同书中规定的科技产出考核指标。

实验室制定了《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与种质保存工作规范》,己根据规范调查了极小种群植物物种165个,采集了极小种群植物标本654个号,共2255采集了伴生植物标本共1952号,共8062保存了51PSESP物种共557份种子材料、130PSESP物种共11558DNA材料并采集和检测土壤基础数据2419份。

昆明植物园中建成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1个,占地21.3亩,收集定植了极小种群植物31种、650余株以及国家保护植物8种、67建立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收集及繁育圃,已繁殖PSESP物种71个,共51081株。漾濞县、云龙县、玉龙县等地回归及迁地定植漾濞槭7550余株向滇南地区如红河州芷村国有林场等地迁地定植漾濞槭4000余株、滇南苏铁1031株、滇桐675株、长叶苏铁323株、西畴青冈156株等,实现了规模化、多物种的迁地保护种群。同地方合作共同建立了河口、麻栗坡、蒙自、贡山、丽江、大理云龙等6个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基地。

实验室主持了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任务五专题二下的植物多向性保护和综合评估课题。该课题2020年度完成了青藏高原地区共74个目标物种的调查和采集,共采集植物标本30119020份,分子材料161414153份,拍摄照片92266张,引种保育目标物种活体植物311500余株,收集种子多于10000粒。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了百合科专类园,对收集的目标物种和其它百合科植物进行了保育、人工扩繁(种子萌发、鳞片球包埋技术),目前保育了百合科共23个物种;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专著2本;申请6项专利。调查过程中在高黎贡山发现了国内最大的滇桐种群、首次发现了3种铠兰属植物(铠兰、大理铠兰和喜马拉雅兰);在大理州洱源县调查到野生睡莲——茈碧莲,并在昆明植物园进行迁地栽培,目前已成功开花结实;寻找到了消失已久的墨脱百合以及野外灭绝的枯鲁杜鹃。这些调查成果获得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等各大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的报道和传播,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