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教育 > 科普知识 > 科普文章
left
科普知识
科普文章

拯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明星“漾濞槭”——我们在行动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园  |  发布时间:2018-08-23  |  作者:文/冯石、陈智发 图/陈智发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大理苍山,闻名遐迩,多少游客向往的“风花雪月”之地。

苍山东坡眺望洱海

    当您在远离喧嚣的苍山之巅、洱海之滨,静静地思考人生时,可曾想到这片看似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之下,有一种植物差点儿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2001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陈又生博士在整理成千上万份植物标本时,发现了一份标本很独特,跟以往的记录有些不同。次年,他奔赴云南省大理市漾濞县苍山自然保护区的马鹿塘,终于发现了这个植物的真面目。

    它是一种“枫树”,叶背面毛茸茸的,像一只胖乎乎的手掌,种子上长有一只神似蜻蜓翅膀的翅,称为“翅果”。发现它时只有5株,其中能开花结果的仅仅3株,在地球上其它地方未见分布,可以想象秋日里枫叶和种子孤独而凄美的飞舞,遂取名为“漾濞槭(Acer yangbiense)”,槭树科槭属植物。漾濞槭每年2月开花,花朵金黄色,每一串花序上只有35朵花有蜜,这样的进化,是为了促使寻找花蜜的蜜蜂来回飞舞,从而帮助其完成授粉。

 

篦齿槭的叶

    它的野生资源分布,比国宝大熊猫还珍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评价为“极危”,意味着再不采取措施,将很快消失殆尽。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批复的《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刚要及紧急行动计划》中,将其列为优先保护目标。

    事实上,漾濞槭保护行动早已开始。2007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综合保护研究团队开始对漾濞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布区狭窄、生态环境破碎化严重,漾濞槭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严重,种群自然更新极为困难,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篦齿槭的花

篦齿槭的种子

    科研人员采集了种子,突破了萌发的难题,成功繁育了上千株小苗。这些小苗一部分留在昆明植物园进行“迁地保护”,并于2015年开花、结果,留下了希望的“种子”,迁地保护初见起色。一部分小苗陆陆续续回到了它祖辈生活过的地方,长势非常好,被称为“回归自然”,也是增加濒危植物野生种群和个体数量最有效的方式。

    科学人员通过分析种子里的遗传结构,发现了还有别的基因流,这暗示了野外还存在其他个体的可能性。为此,他们翻遍了山头,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2016年发现新的漾濞槭野生种群570余株。

昆明植物园保育的漾濞槭

    目前,在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与种质保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项目“西南高山峡谷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技术”等项目支持下,科研团队采集新分布点的漾濞槭种子数万粒,针对相应的DNA材料进行种质库保存,并人工繁育苗木近5万余株,漾濞槭种群生境的规模化恢复进程指日可待。漾濞槭及其生境的“脱濒”之路将前途光明,充满希望。

 

附:极小种群野生植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是指分布狭窄或片段化,长期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和外来因素的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个体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都极少,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怎样判断是否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成熟个体应当小于5000株,隔离的亚种群成熟个体不超过500株,是否遭受人为干扰是其必要条件。

  

资料: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研究团队

图文:冯石、陈智发

编辑:陈智发

审校:孙卫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