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
科普文章
一提到仙人掌科Cactaceae,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各种各样长满硬刺的圆球状或柱状植物;另一些人想到的可能是一种长着扁平的茎的多刺灌木,结的果子黄黄的还能吃;吃货想到的可能是匍匐生长的能结出火龙果的量天尺;而花友想到的可能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昙花或者一节一节的丝苇。 但要是我告诉你,眼前这个长着叶片,开满花的攀援灌木也是仙人掌家族的一员,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它长得就像一个普通的藤本植物,叶片也没有特化成刺,跟我们传统认知里的仙人掌简直是天壤之别。而这种不同寻常的仙人掌就是——木麒麟Pereskia aculeata Mill.。 【仙人掌科的一些常见形象:金琥 Echinocactus grusonii, 六棱柱 Cereus hexagonus , 梨果仙人掌 Opuntia ficus-indica, 量天尺 Hylocereus undatus, 昙花 Epiphyllum oxypetalum, 丝苇 Rhipsalis baccifera(图源网络)】 【木麒麟Pereskia aculeata,摄于扶荔宫主体温室】 木麒麟Pereskia aculeata Mill. 属石竹目仙人掌科木麒麟属,原产热带美洲。它有许多别名,例如虎刺藤、叶仙人掌、仙人叶等等,无一不表现出他是仙人掌科中多么特别的一个异类。但是木麒麟并非没有刺,它的叶腋长着成簇的刺,果实上也长着刺,暗示了它属于仙人掌家族的身份。 【木麒麟Pereskia aculeata,摄于扶荔宫主体温室】 根据系统发育研究,广义木麒麟属分为三个分支:北麒麟属Leuenbergeria, 木麒麟属Pereskia, 玫红麒麟属Rhodocactus。它们形成了仙人掌科的最基部的三个分支,是仙人掌科最原始的类群。所以,虽然木麒麟长得不像仙人掌科植物,但很可能实际上木麒麟这种独特的性状恰恰反映了仙人掌科植物最初诞生的模样。 【仙人掌科最基部的三个分支的代表:北麒麟Leuenbergeria quisqueyana,木麒麟Pereskia aculeata,玫红麒麟Rhodocactus grandifolius(图源网络)】 在原产地,木麒麟的果实经常被当地人采食,因为味道尝起来很像醋栗,而且两者都是多汁的球形浆果,因此也被称为巴巴多斯醋栗(Barbados gooseberry),据说尝起来非常美味。除果实外用,当地人还会采摘其叶片作为一种蔬菜食用。这些叶片的营养价值很高,除了钙、镁、锰和锌等矿物质外,它的叶子还含有高水平的总膳食纤维、维生素A、C和叶酸。同时,它的蛋白质含量超过所有其他常规蔬菜,甚至包括大豆。在一些贫困地区,木麒麟是主要的蛋白来源,因此木麒麟又被当地人戏称“穷人吃的肉”。同时,木麒麟还是当地人的传统药材,其汁液常常被当地人用于治疗外伤。有研究认为,它的汁液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且能够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抑制炎症反应。 【木麒麟炖鸡和果实“巴巴多斯醋栗”(图源网络)】 木麒麟的花非常美丽,看起来像一朵朵小莲花,并且会散发出浓厚的沁人心脾的香气。成熟的时候常常成片开放,形成一墙花海,而且花期也并不短,可以当成昙花的平替。现在这面花墙就位于扶荔宫大温室的旱生植物区,想要一睹芳容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哦。 【木麒麟Pereskia aculeata,摄于扶荔宫主体温室】 Reference: Asai, I. & Miyata, K. 2016. An enumeration of Rhodocactus, a genus segregated from Pereskia.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Botany 91: 7-12. Edwards E. J. and Donoghue M. J. 2006. Pereskia and the origin of the cactus life-form. Amer. Naturalist 167(6): 777–793. Edwards E. J., Nyffeler R. and Donoghue M. J. 2005. Basal cactus phylogeny: implications of Pereskia (Cactaceae) paraphyly for the transition to the cactus life form. Amer. J. Bot. 92(7): 1177–1188. Lodé J. 2013. Leuenbergeria, a new genus in Cactaceae. Cact.-Avent. Int. 97: 25–27. Butterworth C. A. and Wallace R. S. 2005.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of the leafy cactus genus Pereskia (Pereskioideae). Syst. Bot. 30(4): 800–808.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