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left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园完成大百部及云南百部的野外研究工作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6-17  |  作者:陈高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昆明植物园植物保育与驯化生物学研究组陈高副研究员考察组一行4人于2016.06.06-14日在重庆南川、成都彭州及四川攀枝花地区开展了百部属大百部和云南百部的野外居群调查及繁殖策略研究工作。在重庆南川对不同区域的植株调查发现居群内可能存在自交亲和及自交不亲和植株,丽蝇、麻蝇、家蝇等蝇类是大百部的主要传粉者。在20 × 20的样方内,自然居群中的大百部植株从1-7株不等,这可能与当地植株被草药采集者大量收购有关,也可能受种子传播者的传播能力影响。每朵花每小时的访问量约为2.6次。套袋和自然传粉的结实率分别约为40%65%。存在吃花者影响植株适合度的情况。在不影响居群密度的情况下,我们在南川居群引种了成熟植物、多年植株及第二年实生苗共计11株。在成都彭州半自然居群的范围内,由于植株间距较为紧密,反而促进了自交的大量发生,可能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自然的结实率仅为13%左右。该区域种植的是不同产地的大百部杂交的后代,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雄性不育、花被颜色由紫色突变为白色的情况。这为研究大百部花色花香关联、植物色香味变化如何影响大百部雌雄适合度的工作奠定了前期基础。我们在该半自然居群引种了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突变体植株6株。

  该野外考察过程中,考察组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保护区的外围及内部的云南百部的居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外和内的云南百部居群差异极大。在保护区外,3人一小时的单独搜寻仅发现7株幼苗,一株开花。而在保护区内,相同时间内直接记录的植株约为130余株,其中半数开花,约25%能自然结实。保护区为云南百部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庇护场所。值得关注的是,工作人员发现云南百部在叶片变化和花色变化方面存在明显的过渡性状(叶存在狭长、长椭圆形到接近圆形的过渡,而花存在白色、粉色及紫红色的过渡)。密集居群结实超过50%,而单独居群结实极低,可能该物种是自交不亲和物种。在该居群内有选择性地引种了不同变异的植株8株,为定期观察该居群植株特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特异性提供了物质保证。该调查结果也为全面系统修订云南百部及其近缘种的关系提供第一手资料。此外,考察组也就2017年世界植物学大会后考察攀枝花苏铁园及苏铁国家级保护区的事宜和该保护区的负责人进行了讨论。

  除了百部属材料,考察组还记录或引种了萝藦科吊灯花属、苦苣苔科、凤仙花属的部分材料,对重庆金佛山、四川青城山的喜阴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引种,为丰富植物园的野生植物资源保育扩充了种源,并和重庆南川药用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初步达成了实质性合作协议。

大百部传粉试验

云南百部

云南百部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