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全景图
left
全景图

扶荔宫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4-29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扶荔宫”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汉武帝时期曾建于上林苑中,用于栽种南方佳果和奇花异木。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借用此典故命名了始建于1982年的昆明植物园温室群为“扶荔宫”(Greenhouses)。它由主体温室(热带雨林馆、热带沙漠馆和热带水生馆)、植物医生馆、奇异植物馆、隐花植物馆等组成。主体温室造型奇特,几个温室形成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温室群。现已保存热带特色植物2500余种,充分展示了“植物王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别具特色的生态景观,是云南省独具历史文化底蕴、科学内涵丰富、布局独特的温室群,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展示与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

扶荔宫收集和展示:1. 热带雨林主要的特色景观:绞杀、独木成林、老茎生花、板根、巨大藤蔓等等;2. 特色的植物:亚洲的望天树、坡垒等龙脑香科植物;美洲的凤梨科植物、王莲等植物;非洲的棕榈、咖啡属等植物;3. 特别展示了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为代表的植物类群:望天树、千果榄仁、番龙眼、见血封喉等植物,也收集了典型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植物坡垒、隐翼、青梅、东京龙脑香等植物。

▲鸟瞰扶荔宫温室群 

 

夜空下的扶荔宫 

 

 

扶荔宫外围

1. 热带水果区

    热带水生馆占地面积约为1200平米,是主温室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水果水生馆,会看到许多奇特的热带水果和水生植物。

热带水果环水池而生长,其中有一些是我们经常能吃到的,比如芒果、番木瓜、番石榴、荔枝、龙眼、莲雾、杨桃、蒲桃;也有一些是闻所未闻的,比如神秘果、槟榔青、木奶果、露兜树、人心果、小果野芭蕉、太空香蕉等。其中最神奇的莫过于能把酸味变甜的神秘果,每年的九、十月份是神秘果成熟的季节,此时,会有很多小朋友慕名而来。

   除了热带水果,这里还会看到“朝起暮歇”的睡莲和花朵开闭神秘的王莲,温婉动人的黄花蔺、再力花。

   这里山水相接,穿过茂密植物,通过小桥即可来到山洞里,山洞旁小瀑布倾泻而下,俨然一个“水帘洞”。从另一旁踏过石头即可走出山洞来到凤梨植物世界,它们有的被悬挂在树枝上,有的生长在腐朽的木桩上,和苔藓相映成趣,生机盎然。

 

 

▲热带水果区

2. 热带雨林区

    热带雨林馆是“扶荔宫”主温室最大的馆区。走进雨林馆,一眼望去,高大挺拔的独木成林、神奇的绞杀、壮观的板根、不可思议的老茎生花等热带雨林特有的生态景观映入眼帘。游路以自然石材路面和木栈道将整个区域串绕,配以独具特色的核心桶、高12.29米的景观瀑布、烟雾缭绕的喷雾等各种景观,创造了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条件,令人恍如置身于神秘而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之中,充分体现了小中见大、别有洞天、移步异景、曲径通幽的中国特有的造园手法。

▲空中花园

林中瀑布

▲独木成林

▲植物绞杀

大板根

 

3. 热带荒漠区

    本馆主要营造了荒漠、半荒漠景观,结合着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干热河谷稀树灌丛景观,展示了多样化的沙漠、荒漠、干热河谷特有植物。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干燥闷热环境,还体会了在恶劣环境下植物的生存智慧。馆内已保育各类干热植物、荒漠植物、多肉多浆植物近300种,成为西南地区荒漠植物种类最多的温室之一。最引人入胜的是,在假山、树丛之间生长着各式各样的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火龙果,那娇嫩鲜艳的花朵就绽放在密密麻麻的锐刺丛中,隐约露出设计师精心摆放的恐龙骨骼道具,一时间恍然如时空错位。

4. 奇异植物馆

    奇异植物馆占地面积300m2,是一个植物、科学、艺术、文化的结合体。全馆分为3个部分:2个景观展示区和一个猪笼草收集保育区。整个馆以食虫植物为主,同时展示了其他一些外形奇特、功能奇特或珍稀濒危的植物。其设计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手段布置及最大程度的空间利用,突出植物的特征和奇异性;另外,把园艺美学和生活文化结合起来,布置了猪食槽、水磨、小推车、斗等当代社会正在消失的传统生活老物件。看似漫不经心地,却颇具匠心,使其与植物和谐共存,给人美的享受。

奇异植物馆共收集和展示具有奇特性质和功能的植物300余种,这些植物进化出了神奇的生存策略,如食虫植物捕食昆虫的方式各有千秋,能与蚂蚁共生的植物。其中,有130种食虫植物,猪笼草多达103种,原生种50种(包括了25种高海拔猪笼草,为全国植物园之冠)。

    食虫植物是具有捕食昆虫能力的植物统称,本馆基本收集齐了所有的食虫植物种类:猪笼草、瓶子草、狸藻、茅膏菜、捕蝇草、捕虫堇等等。食虫植物进化出食虫功能的原因:他们生长在一些较为贫瘠的地方,而贫瘠的环境又难以满足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氮元素(氮元素是植物的生长的关键元素)。食虫植物非常聪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进化出了食虫器官,有了捕食昆虫的功能,通过捕食昆虫来获得氮元素等营养物质。

▲猪笼草Nepenthes sp. 

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 Ellis

瓶子草Sarraceniaceae

 

扶荔宫大事记:

1. 早期探索阶段(1944~1981年)

1944年,由时任云南农林植物所俞德浚副所长,在原农林所办公楼以南(现山茶园内)建立了第一代以钢结构玻璃为材料的12 m2“暖房”,开创了昆明植物园建造以收集和保育热带植物为宗旨并具有展示功能温室之先河。

1951~1955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蔡希陶主任主持下,在东园(山茶园)东侧邻近蒜村的位置建设了271m2砖混结构的展览温室,并从北京植物园引进了21种温室观赏植物。

1959~1961年,在原有温室的基础上进行扩建,面积增至400m2,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进兰科、秋海棠科、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及天南星科植物,初步形成展览热带植物的特色。

2. 初步成型阶段(1982-2009年)

1978~1981年,在现西园观叶观果园位置新建2500m2温室,包括:兰花室300m2、蕨类室150m2、观叶植物室200m2、药用植物室100m2、食虫、水生植物室150m2、仙人掌及多浆植物室200m2、盆栽观赏植物室100m2、热带经济植物室1000m2等。期间,还从日本静冈县热川香蕉鳄鱼园引进了一些温室植物品种。

1982~1986年,新建展览温室,占地面积2.33公顷,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提名为“扶荔宫”。

1989年,整修温室大门,改造育苗室240m2,建荫生植物室120m2。重点引种荫生和观叶观果植物340种。至1996年,展览温室有植物800余种。

1997年,改造兰花温室和蕨类温室。

2004年,北侧建成2000m2简易温室,展示葫芦科瓜果类植物,王莲室成功栽培科鲁兹王莲。

2007年,蕨类室收集多种蕨类植物,编著《中国云南野生蕨类植物》图鉴。

3. 扩大提升阶段(2010 ~2014年)

2010年,成立温室改造项目工作组,特邀荷兰专家做概念设计。

2011年,温室改造获得科学院基建批复。“重要资源植物保育及生物安全监管温室修缮”获财政部支持1645万。

2012年,温室群竣工验收,主体温室面积4025m2

2014年,与植物医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3000万元,用于扶荔宫温室群植物景观建设。

2015年,成立“扶荔宫”温室群景观建设项目部,开工建设。

2016年,“扶荔宫”主展览温室植物配置及配套工程项目验收,定植植物1800余种,包含植物医生体验馆。“扶荔宫”温室群正式对公众开放。

 

图文:陈智发

编辑:陈智发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