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保护
|
植物文明
2015年12月是“诺贝尔月”,这个月举办了各个领域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的获奖理由就是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在国人沸沸扬扬庆贺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获得如此殊荣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人都在关注屠呦呦的演讲、经历、故事和工作,而青蒿素也成为了一些人的热搜话题,又因为美丽的误会,让青蒿素的承载者(植物学所称的)黄花蒿和不含青蒿素的青蒿这两种植物也登上了植物爱好者的热搜榜,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分不清它们谁是谁,甚至分不清谁才是真正青蒿素的主体。
今天,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青蒿素的主角:黄花蒿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我们经常在路边都能看见,很多时候都会把它当做不起眼的杂草。它会发出一种浓烈的气味,有人觉得这种气味是香气;有人觉得是浓烈的臭味。它的花是深黄色的,它的中文名字黄花蒿就是从花儿的颜色而来。这种植物含有挥发油,并含有大名鼎鼎的青蒿素 (qing hao su C15H2205) 以及青蒿内脂I、II (arteannuin I, II) 、a-蒎烯、樟脑、桉叶油素、青蒿酮等,此外还含黄酮类化合物;地上部分还含东茛菪内脂类化合物。青蒿素为倍半萜内脂化合物,为抗疟的主要有效成分,治各种类型疟疾,具速效、低毒的优点,对恶性疟及脑疟尤佳,可见这个“小茅草”却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它的形态以及具有清热、解暑、截疟、凉血、利尿、健胃、止盗汗的功效。可是,由于在很多古书中把这种植物称作青蒿,而在中药里也称Artemisia annua Linn.(黄花蒿)这种植物所制造的药材为青蒿。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美丽的误会,把黄花蒿叫做了青蒿,而通过植物化学手段提取的黄花蒿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就被叫做青蒿素了。其实以上所指的青蒿都是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而植物学中所称的青蒿另有它指。
植物学中的青蒿是这样的 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 ex Roxb.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这也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欢在路边、花园里肆意的生长,小蒿枝的命运多舛,经常被当做杂草铲除,其实它也是可以入药的。它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 (abrotanine, C21H22N2O)及苦味素等。入药,但非中药“青蒿”之正品,据报道,本种有清热、凉血、退烧、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本草纲目》等古本草书记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可能是本种;《救荒本草》与《野菜博录》所载“邪蒿”亦为本种。
在植物学界,所有的植物名都是要遵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学和医学都要用各自的命名法规所指定学名(scientific name)通常是用拉丁名来为其命名,就像是我们的身份证号一样是具有辨识性的,而所有的中文名特别是中文俗名,往往一个名字可以对应多种植物,容易产生误会,因此,只有拉丁名才是准确、科学的名称,才不容易混淆。
灰姑娘也有变成白雪公主的时候,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在路边沉寂了那么多年,终于在2015年通过诺贝尔奖让人们认识了“青蒿素”,同时也把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家屠呦呦推向了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最高科学领奖台。 另外一位小蒿枝——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 ex Roxb.)也因为植物学中文名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的抗疟成分“青蒿素”同名而登上了热搜榜的榜单,两位“小蒿枝”就因为诺贝尔大奖成了植物界的明星。 小小蒿枝怀有大大梦想,依旧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信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发现植物里含有的密码,让每一个“小蒿枝的大奖梦”都能实现,让植物和人类能更好地、和谐地生活、繁衍下去。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