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left
新闻资讯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文章来源: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  |  发布时间:2025-11-24  |  作者:文字:魏薇;图片:毛春敏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20251121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顺利召开。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孙汉董院士、朱有勇院士,主任孙航院士及其他学术委员会专家共12人出席会议,昆明植物研究所相关领导及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参会。

合影

会议伊始,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合作处处长周兵主持第一阶段议程,就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背景、本次会议目的以及与会专家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宣布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强研究员代表研究所致欢迎辞,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其长期以来给予重点实验室的关心与支持致以衷心感谢,并为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

颁发聘书

在第二阶段会议中,学术委员会主任孙航院士主持会议。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卫邦研究员系统汇报了实验室20212024年的评估情况、代表性科研进展以及未来三至五年的工作规划。实验室副主任马永鹏研究员汇报了上一轮开放课题的资助成效与存在问题,并就新一轮开放基金的支持方向、申报评审机制与考核原则作了说明。实验室副主任杨静副研究员则介绍了依托重点实验室设立的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分支机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的建设进展与工作计划。

工作汇报

与会委员认真听取各项汇报,并围绕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科研布局与机制建设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多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学术委员会对重点实验室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其实践对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委员们建议,重点实验室应在高质量完成现有科研任务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前沿科学问题与关键共性技术,积极争取并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特别要在“利用型保护模式”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典型案例,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学术委员会委员发言、讨论

此外,委员们审议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原则,建议围绕实验室核心团队尚未覆盖的研究方向进行重点布局与资助,持续巩固和提升重点实验室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确保开放基金能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同时,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与未来工作重点也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编辑:陈智发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