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
|
往期活动
7月27日-28日,昆明植物园迎来了暑期去哪儿第二期“一千零一叶”,共有8名7—12岁的儿童参与,本期活动以植物的“叶”为主题,活动围绕生态游戏、自然笔记、自然观察、植物DIY、夜观植物园等课程内容,引导孩子们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嗅觉来观察与体验自然。 活动第一天,结合生态游戏,主要以任务单的形式,让孩子们认识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叶形、品尝美味的叶、触摸不同质感的叶、认识叶色丰富的秘密,引导孩子们观察三角梅、地涌金莲、虾衣花等植株特化的叶片;自然DIY环节中,利用自然界的凋落物制作“叶子灯笼”,用植物的叶制作美味的烧仙草。其中的生态游戏环节,孩子们之间相互配合与协作,奔跑于自然,享受自然界绿色带来的舒适与放松。 通过“照相机”游戏开启了第二天,让孩子们描述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形态、颜色。行走在植物园的热带雨林馆,发现了点缀在高大树丛间的铁力木树上撮撮红色,原来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孩子们认识到红色叶片也是一种保护,由于新生叶娇嫩,花青素减少了植物细胞对可见光的吸收,减少叶片灼伤;同时由于某些吃叶子的虫子对红色光谱存在盲点,可以使嫩叶免遭虫子的侵扰,纷纷感叹植物们的智慧;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将叶片长成尖刺的形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瓶子草、茅膏菜用变态的叶片捕获自然界的动物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营养,自然界中的每一份子都在努力生长,就像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孩子们。 随着夜幕降临,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叶子灯笼,开始了夜游植物园。夜晚的生机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昆明植物园自然观察大咖郭世伟博士的带领下,大家用心聆听青蛙、昆虫等的鸣叫声,还偶遇了蛾子、蝙蝠等夜行动物。夜晚亲身感受到的动植物,让大家体会到黑夜之中的独特生命力。夜游植物园旨在通过自然体验,使参与者亲近自然,寓教于游。郭博士还给大家展示了多种蛾子和蝴蝶不同阶段的状态,以及标本的制作方法,孩子们大开眼界。 昆明植物园“暑期去哪儿”系列科普活动,2017年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7届。收获了众多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的喜爱与赞赏。希望本次科普活动,能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结下深厚的友谊。 编辑:陈智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