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教育 > 科普活动 > 往期活动
left
科普活动
往期活动

“兰野仙踪”与童话秘境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第二届兰花展开展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4-19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杏黄兜兰 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统称,全世界有2万余种,物种丰富、结构精巧,是最为兴盛且复杂的植物类群之一。兰花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们平时所说的国兰主要是春兰、建兰、墨兰等兰属植物。它们开花雅致而不张扬,象征着蕴含着幽雅自得、清慧超脱的品性,因此兰花也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之列。石斛、天麻也是兰花,并且是较为名贵的传统药物。《神农本草经》已载有白及、石斛等兰科植物。宋代,由赵时庚和王贵学分别撰写的《金漳兰谱》、《王氏兰谱》被称为古代兰花典籍双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下称:昆明植物园)将于2025419-522日在扶荔宫兰花馆开启兰野仙踪的童话秘境之门,让我们一起走进兰花童话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兰科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之美,共同解构这个古老植物王族的生存密码。



 

此次兰展以兰野仙踪童话秘境为主题,将兰科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之美相结合,展出将近400种(含品种)兰花。由室内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组成,室内展区保持了兰花馆主馆空谷幽兰的景观效果,主要以原生种为主,展现迁地保育成果;室外展区结合本次兰野仙踪的主题,设立了生物多样性展区、兰花小船、主展区、兰花打卡点等区域,将怪诞的童话风格和兰花的科学内容,通过布展形式与硬叶兜兰、大魔鬼石斛巨型兰花小品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属于兰花的科学童话世界。 

室外展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生物多样性展区。其形象为无穷符号,从数学符号转化为生物多样性展示区的图腾,通过视觉强制力与科学延展性,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脱离抽象概念,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昆明植物园兰花展印记。每届展览通过该符号形态,既延续科研核心精神又呼应生物多样保护,成为每一届兰花展的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设计表达以下几个理念:

1)无穷符号的闭环结构象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永续循环,兰花根系与菌丝缠绕成形态;

2)双环交叠结构代表物种间的依存关系,如兰花与传粉者形成的生态闭环;

3)螺旋双环模拟DNA双链,隐喻遗传多样性通过代际传递形成无限可能;

4)符号形态契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传递路径,物质不灭而形态无穷转化;

5)水平象征平行时空,象征着寒武纪至现代的物种演化,投射未来百年生态预测。

 

二、兰花小船。水池上有兰花搭配其中的两艘小船停顿水面之上,仿佛进入印象派的诗意画卷,渲染出兰花山野精灵的仙气,在繁茂的花丛,让参观者开启视觉盛宴,同时可以打卡拍照。


三、主展区。穿过园艺蝴蝶兰精心布置的拱门花廊,进入此次花展的主展区。以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和大魔鬼石斛Dendrobium spectabile的装置为中心,宛若来到魔法森林中,夸张的巨型兰花,宛若走进魔法童话森林,尽情享受兰花的魅力和自然的力量。





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


喇叭唇石斛 Dendrobium lituiflorum

四、兰花打卡点。本次花展将草坪外延,以兰科植物为主,配合和不同类型的植物和打卡区,打造梦幻的童趣世界,让兰野仙踪更具趣味性。




兰花展期间,昆明植物园还设计了精彩的科普活动,让兰花附上科学魔力。非凡的兰花使者科学探索活动是高端科研科普活动,依托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维成像及多样性分析平台的先进科研技术设备,贴近科技工作者日常科研工作,一探兰科植物复杂而迷人进化关系。缤纷花漾·兰韵延时美拍,用一朵兰花开的时间感受自然的神奇演化。

据悉,昆明植物所自建所以来,就开始了兰花的研究、利用和保护。1968年开始,周铉研究团队在彝良县朝天马小草坝开展了天麻生活史、有性繁殖及人工栽培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天麻人工有性繁殖和规模化栽培,目前天麻已成为昭通地区的特色产业。1978年,周俊院士等从天麻中发现了天麻素具有治疗头痛失眠的活性,进行天麻素人工合成,研发了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和神衰综合症的新药。2001年开始,张石宝研究团队对兰属、杓兰属、兜兰属和独蒜兰属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和植物资源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注册兰花新品种26个,如兜兰新品种滇原.春彩虹、滇原.金童、滇原.玉女等,独蒜兰新品种玛吉阿米、阿诗玛、赤练仙等。 

昆明植物园很早就开始了兰科植物的收集保护。1979年,刘芳媛等进行了兰科植物引种栽培和杂交育种研究,收集兰科植物66253种,发现10个新种,人工杂交选育兰花新品种35个,其中香花红唇鹤顶兰、紫唇鹤顶兰和孔雀开屏鹤顶兰3个新品种获得成都兰花博览会科技金奖,大花蕙兰切花等11个新品种在英国植物园杂交种科登记委员会登录。1997年,扶荔宫建成兰花馆,但于2010年扶荔宫提升改造时改建成主体温室。2020年,昆明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被确定为CBD COP15大会室外考察展览展示点之一。昆明植物所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体验园提升改造项目,将原来的南亚热带植物室改成兰花馆,由主馆和副馆两部分组成,融合塑石、溪流、廊道等园艺元素,还原兰花的自然生境和群落格局。馆内收藏有兰科植物600余种,其中附生的石斛属植物400余种,还收集了极小种群野生兰科植物。2022年,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缔约方大会执委办和秘书处授予了“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称号。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