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教育 > 科普活动 > 往期活动
left
科普活动
往期活动

暑期去哪儿“隐秘的植物”第二期结束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园  |  发布时间:2025-08-27  |  作者:文字:陶恋;图片:昆明植物园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2025815日,昆明植物园科普活动暑期去哪儿隐秘的植物”第二期结束。本次活动共招募了2011-14岁的青少年参与,与725日开展的第一期一样,以孢子植物为主题,通过生态游戏、自然观察、植物采集、标本制作、吸水实验、显微观察、夜游植物园等环节,揭秘孢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生存智慧,观察孢子植物的宏观与显微结构,用科学实验探索孢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得到参与者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孢子植物虽然没有被子植物鲜艳的花朵,但其翠绿的叶片、优雅的姿态、良好的生态修复功能及其与人类生活密切的关系,正使它们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科普导师的带领下,大家寻找植物园内的孢子植物,通过观察它们的宏观结构,对比不同苔藓和蕨类的形态差异,并采集了不同生境下的孢子植物标本,完成探索卡。

为深入探索苔藓植物作为自然界的拓荒者的耐旱和生存能力,科普导师设计了水土守卫者”苔藓吸水量测试实验,通过测试干苔藓和湿苔藓的吸水量,揭示了苔藓植物在保持水土方面的巨大能力。在植物多维成像及多样性分析平台,孩子们看到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和传统的光学显微镜,,通过了解显微镜工作原理和动手实验,精确观察到了微米视角下的孢子弹射过程、叶表皮细胞、气孔形状及孢子外壁纹饰等超显微特征。

随着夜幕降临,暗夜精灵”们开始苏醒,孩子们开启了夜游植物园之旅,感受多姿多彩的夜间生灵。金银花上取食的肩布缘蝽、月见草上吸食花蜜的长喙天蛾、长得像鸟粪的蟾蜍曲腹蛛和温柔可爱的刺猬等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也了解了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密切关联。

本次活动是昆明植物园开展的暑期去哪儿隐秘的植物”第二期,同样的课程却带给更多的孩子一个科学的种子。从自然观察到科学实验,穿越时空”探索孢子植物的演化历史,认识孢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态功能,了解陆生孢子植物世代交替的智慧;从宏观到微观,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走近科学,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编辑:陈智发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